

一、造口基礎知識
1.什么是造口
造口是手術中將腸管或輸尿管引出腹壁形成的開口,用于排泄糞便或尿液,分為結(jié)腸造口、回腸造口、泌尿造口等類型。
造口無神經(jīng)末梢,觸碰無痛感,但需避免外力撞擊。
2. 造口外觀
正常造口呈粉紅色或紅色,濕潤有彈性,類似口腔黏膜;
術后初期可能有輕微腫脹,1-2個月后逐漸縮小。
二、日常造口護理步驟
1. 更換造口袋
頻率:一般每3-5天更換一次(排泄物稀薄或滲漏時需及時更換)。
操作步驟:
準備工具**:造口袋、剪刀、測量尺、溫水、清潔紗布/棉球、造口護膚粉/防漏膏(按需)。
② 揭除舊袋:從上方輕撕,避免損傷皮膚。
③ 清潔造口:用溫水輕柔擦拭造口及周圍皮膚,避免酒精或刺激性清潔劑。
④ 修剪底盤:根據(jù)造口大小裁剪底盤(比造口大1-2mm)。
⑤ 粘貼新袋:確保皮膚干燥后,從下往上按壓貼緊底盤,排出袋內(nèi)空氣。
2. 觀察與記錄
排泄物:記錄顏色、性狀(如回腸造口排泄物較稀,結(jié)腸造口較成形);
造口狀態(tài):觀察是否紅腫、出血、回縮或突出;
皮膚情況:檢查周圍皮膚有無破損、皮疹或過敏。
三、常見問題及處理
1. 造口周圍皮膚問題
刺激性皮炎:排泄物滲漏刺激皮膚,需加強防漏(使用防漏膏/環(huán)),縮短更換周期。
真菌感染:皮膚發(fā)紅、瘙癢,可遵醫(yī)囑使用抗真菌藥粉。
皮膚過敏:更換低敏型造口產(chǎn)品,避免含酒精成分的用品。
2. 造口水腫或出血
術后早期輕微水腫或滲血屬正?,F(xiàn)象,持續(xù)出血或水腫加重需就醫(yī)。
3. 造口異味
選擇帶過濾片的造口袋;
飲食避免洋蔥、大蒜、豆類等易產(chǎn)氣食物;
使用造口除臭劑(如清涼油滴入袋內(nèi))。
四、日常生活指導
1.穿衣
選擇寬松柔軟衣物,避免腰帶壓迫造口。
2. 沐浴
可佩戴造口袋淋浴,或揭除造口袋直接沖洗(避免水流直沖造口);
沐浴后擦干皮膚再粘貼新袋。
3. 飲食建議
均衡飲食:避免易致腹瀉(如生冷)或便秘(如糯米)的食物;
減少產(chǎn)氣食物:如碳酸飲料、紅薯、豆類;
泌尿造口患者:多喝水(每日2000ml以上),預防尿路感染。
4. 運動與工作
避免提重物、劇烈運動(如舉重、搏擊);
可進行散步、瑜伽等輕度運動;
術后3個月經(jīng)醫(yī)生評估后可恢復輕體力工作。
五、緊急情況處理
以下情況需立即就醫(yī):
造口顏色變暗(紫/黑色)、明顯回縮或脫垂;
造口持續(xù)出血、劇烈疼痛;
排泄物突然停止(警惕腸梗阻);
嚴重皮膚潰爛或感染。
六、心理支持與適應
1. 心理調(diào)適
接受造口需要時間,可通過互助小組或心理咨詢緩解焦慮;
家屬應給予理解和支持,避免抱怨或歧視。
2. 社會回歸
外出時隨身攜帶造口護理包;
選擇高腰褲或定制造口腹帶,增加安全感。
七、長期隨訪
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定期復查造口功能;
每年進行全身檢查,排除腫瘤復發(fā)或代謝異常。
溫馨提示
造口是延續(xù)生命的重要通道,科學護理可讓生活回歸正軌!建議在專業(yè)造口治療師(ET)指導下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
如有疑問,請及時聯(lián)系醫(yī)院造口護理門診或?qū)?谱o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