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谷薛姣
Q1.飛到眼睛里的“翅膀”——翼狀胬肉是什么?
答:翼狀胬肉(Pterygium)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病變,因形狀似昆蟲翅膀而得名,俗稱“攀睛”或“胬肉攀睛”,多在瞼裂斑基礎上發(fā)生,常為雙眼發(fā)病,鼻側多見。它是角膜鞏膜緣的結膜血管、上皮細胞等異常增殖生長,而后侵襲角膜所致,是人群中常見的眼表疾病。在角膜組織被侵襲的過程中,可引起異物感、角膜散光、視力損害、美容以及眼球運動障礙等嚴重問題。
Q2. 什么人容易罹患翼狀胬肉?
答:翼狀胬肉的確切病因和發(fā)病機制雖然尚未完全清楚,但紫外線輻射被認為是導致翼狀胬肉形成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就目前研究表明:1.環(huán)境因素:熱帶地區(qū)居民以及長時間從事戶外工作的人容易患有翼狀胬肉 2.遺傳因素:家族成員中有翼狀胬肉病史的人較正常人更容易發(fā)生翼狀胬肉。3.局部淚液異常、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等因素也會增加翼狀胬肉的發(fā)生率。
Q3. 翼狀胬肉如何治療?藥物?手術?
答:到目前為止,翼狀胬肉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手段,手術切除仍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胬肉小而且長時間不生長的情況下一般不需治療,但應盡可能減少風沙、陽光的刺激。如果經常眼紅、胬肉進行性生長甚至侵及角膜(即黑眼球),建議行手術切除治療。目前常用的手術方式有:翼狀胬肉切除聯合結膜瓣轉移或羊膜移植術,聯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自體結膜移植、β射線照射、局部使用絲裂霉素等可以大大降低胬肉復發(fā)率。
| | |
術前 | 術后未拆線時 | 術后拆線后 |
Q4.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翼狀胬肉的發(fā)生?
答:減少外界刺激對預防胬肉的發(fā)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紫外線輻射被認為是導致翼狀胬肉形成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風沙、煙塵與胬肉發(fā)生也有一定關系,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陽光、風沙、煙塵等刺激,長期戶外工作者建議佩戴護目鏡可降低翼狀胬肉發(fā)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