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咳嗽是嬰幼兒呼吸系統(tǒng)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引起兒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很復雜,在兒科臨床實踐診斷中具有一定的難度。長期慢性咳嗽,會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且容易被誤診,造成病情錯誤評估或治療。嬰幼兒慢性咳嗽的病因與成人不盡相同,熟悉和掌握嬰幼兒慢性咳嗽的特點對患兒慢性咳嗽的診治具有重要意義。
嬰兒時期由于解剖生理與免疫特點,因而極易發(fā)生呼吸道感染甚至反復呼吸道感染;另一方面,先天性發(fā)育異常等在嬰兒期可能表現(xiàn)為難治性咳嗽;嬰兒期由于胃呈水平位,且賁門括約肌松弛,幽門括約肌收縮,患兒易出現(xiàn)回奶、反流等導致慢性咳嗽。因此嬰兒期慢性咳嗽應特別關注反復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咳嗽(PIC)、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并尋找有無先天性氣道或心胸畸形。其中先天性氣道畸形、GERC是該年齡段的特色。
一、先天性呼吸道畸形
氣管或支氣管畸形是兒童慢性咳嗽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畸形是氣管或支氣管軟化和氣管狹窄。氣管外壓導致的氣管狹窄也應注意,人群中先天性主動脈弓畸形,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出現(xiàn)顯著的壓迫癥狀,其中會發(fā)生慢性咳嗽。氣管支氣管軟化的患兒的咳嗽特點多是突發(fā)的,小嬰兒常常由于大氣管軟化段的內陷或咳嗽時氣管的塌陷,多表現(xiàn)為陣發(fā)性紫紺和呼吸困難,特別是活動時可能出現(xiàn)呼氣相的屏氣發(fā)作,癥狀和體征隨活動增多而明顯,或因伴發(fā)感染而加重,氣管分泌物的清除障礙,易反復發(fā)生肺炎。
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由于嬰幼兒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的特點,一定程度的胃食管反流在嬰兒期很普遍,并隨著時間而改善。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機制目前認為是食管遠端酸刺激食管-支氣管反射和(或)食管內容物吸入喉或氣管、支氣管引起。嬰幼兒GERC的消化道癥狀多不明顯,容易被忽略,而以咽、喉、支氣管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在嬰兒因無法表達自己的狀況,癥狀表現(xiàn)都是非特異性的,如哭鬧,煩躁不安,拒絕進食。GERC咳嗽以干咳為主,多為陣發(fā)性,部分患者可以有咳痰,多為白色黏液痰??忍蹬c反流刺激的反射性機制有關,并不代表自身感染存在。嬰幼兒治療的主要目標是保證正常的生長和發(fā)育,并防止復發(fā)和與胃食管反流病相關的并發(fā)癥。有研究顯示,對于嬰兒適當增加食物的粘稠度對減少反流具有一定效果。藥物治療主要針對抑酸治療,藥物主要有質子泵抑制劑、H2受體拮抗劑和促進胃動力藥。
三、反復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
僅指發(fā)生在呼吸道感染之后的咳嗽,是兒童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卡他莫拉菌和百日咳桿菌等是引發(fā)感染的常見病原菌。感染后咳嗽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認為是由于上下呼吸道的感染導致上皮完整性的廣泛破壞和有或無短期的氣道高反應性所致??人钥沙掷m(xù)4—6周,但一般短于8周,氣道反應性正常或一過性增高、無過敏性疾病或特異質因素等特點,咳嗽最終會自愈。
本病主要是排他性的臨床診斷,本病具有一定自限性,不經任何治療通常一段時間后可自行緩解,必要時可試用糖皮質激素,抗菌藥物治療無效。
四、氣道異物
呼吸道異物吸入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尤其多見于1-3歲的幼兒。一般有異物吸入史,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但在嬰幼兒中,因其自身頑皮好動,且病史提供較困難,如果病史不詳,又未懷疑異物吸入,則異物可在氣道內長期存在,而導致慢性咳嗽。異物種類國內外文獻均以以花生、瓜子最多,當異物進入支氣管后,尤其是微細氣道異物如微小花生皮、瓜子,雖不能引起致命危險,但往不引起家長注意而忽視異物吸入史,而表現(xiàn)出慢性咳嗽表現(xiàn)。氣道異物的檢查要點|:支氣管異物患者中有近20%的患者常規(guī)胸影像學檢查無異常發(fā)現(xiàn),故在支氣管異物的診斷上:對兒童尤其是幼兒不明原因的長期咳嗽,即使無明確異物吸入史、胸部影像學檢查無異常發(fā)現(xiàn),也應考慮支氣管異物的可能性。如高度懷疑為異物吸入,應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以確定診斷并取出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