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什么是抽動癥?
抽動障礙,俗稱抽動癥,并非壞習慣,指的是一種起病于兒童時期、以抽動為主要表現(xiàn)的神經精神疾病,表現(xiàn)為身體一個部位或多個部位突然、無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縮。抽動障礙主要分兩種形式:運動性抽動和發(fā)聲性抽動。
運動性抽動:包括頭面部、頸肩、軀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發(fā)、快速收縮運動,表現(xiàn)為眨眼、噘嘴、皺眉、咬唇、伸舌、張口、歪嘴、搖頭、點頭、伸脖、聳肩、挺胸、甩手、舉手、踢腿、收腹等動作。
發(fā)聲性抽動:分為簡單發(fā)聲和復雜發(fā)聲。簡單發(fā)聲可表現(xiàn)為清嗓、咳嗽、吸鼻、吐痰、爆破音、呼嚕音等聲音;復雜發(fā)聲則出現(xiàn)重復語言、模仿語言、嘮叨等,或無緣無故地罵人等。
2. 孩子為什么會得抽動癥?
目前醫(yī)學界尚未明確抽動障礙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推測是遺傳因素、神經生物因素、心理、社會環(huán)境因素等綜合作用的結果。
3. 抽動癥有什么特點?
抽動障礙男孩多見,一般起病于4 ~ 8 歲(有低齡化趨勢),10 ~ 12歲呈現(xiàn)出癥狀加重。抽動障礙特點是反復發(fā)作、癥狀交替出現(xiàn)。
4.哪些因素會引起抽動癥的復發(fā)和加重?
感染、壓力、焦慮、憤怒、驚嚇、興奮、疲勞、過敏、被提醒、父母管教過嚴、懲罰過多、觀看恐怖片、過長的屏幕時間等都是抽動障礙的加重因素,而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緒穩(wěn)定、睡眠、運動則有助于緩解抽動癥狀。
5. 抽動癥有什么危害?
長期或嚴重的抽動會對兒童生理、心理帶來諸多危害,譬如社會交往中被孤立,自卑、退縮、以及同伴欺侮等,情緒上產生焦慮、抑郁、低自尊。長期嚴重抽動所致的重復性非生理性運動可引起抽動部位疼痛和損傷。此外,抽動常伴有諸多共患病,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強迫癥、睡眠障礙、情緒障礙、品行障礙、攻擊行為、自傷行為等。
6. 如何診斷抽動癥?
抽動障礙是一個排他性診斷,無法通過某個特異性檢查來確診,需要醫(yī)生詳細詢問病史,全面而有重點的體格檢查,同時做一系列神經心理行為測試、腦電圖檢查、血常規(guī)、血沉、抗“O”、銅藍蛋白等輔助檢查,鑒別和排除與抽動癥相似的其它疾病。
7. 抽動癥該不該用藥?
目前有兩大類藥物用于控制抽動癥,一類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用于輕度抽動的治療,如可樂定;另一類是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用于嚴重抽動障礙的治療,如硫必利、阿立哌唑等。中成藥也可緩解抽動癥狀,如菖麻熄風片、九味熄風顆粒。
值得注意的是,若癥狀較輕,不影響到孩子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可以通過心理行為治療,不需要藥物干預;然而,對于影響日常生活、學校和社會活動的中重度抽動兒童,當心理教育和行為治療無效或無法控制時,需要藥物治療。
8. 抽動癥預后如何?
抽動障礙一般預后良好,青春期后多數(shù)孩子癥狀逐漸緩解,近半數(shù)的患兒成年后癥狀完全緩解,但仍有 30%~50% 的患兒病情減輕,5%~10% 患兒癥狀遷延至成年或終生,病情無變化或加重。抽動患兒的預后與是否合并共患病、是否有精神或神經疾病家族史及抽動嚴重程度等危險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