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王某 性別:女 年齡:12歲
2019年8月13日,以“行走時雙足跟不能著地4月”入院。
病史摘要:4月前于春游后雙腿酸脹,隨后出現(xiàn)雙足跟不能著地,行走時雙足跟點地,右側較重,無疼痛、無力不適,家屬以勞累未予重視,癥狀持續(xù)無緩解。隨后就診于平頂山市某院普外科門診,行右足正斜位X線示:未見明顯骨質(zhì)異常。其后又就診于北京某醫(yī)院骨科門診就診,查體示:踝關節(jié)被動被動背身不能到中立位,高弓仰趾,雙側經(jīng)前肌肌力減弱,踝陣攣弱陽性,診斷為高弓足。未繼續(xù)行相關檢查及治療。為求進一步功能康復診療就診于我院。經(jīng)門診以“雙踝關節(jié)僵硬、高弓足”為診斷收入我科。近期體重無變化,無發(fā)熱病史。
既往史:足月足產(chǎn),無缺血缺氧性腦病病史。近4月無咽痛、發(fā)熱病史,無其他病史。查體:雙小腿三頭肌強硬,跟腱緊張,右側較重;雙足被動跖屈位,行走時雙足不能著地,高弓仰趾,雙下肢脛前肌肌力較弱,雙踝主動背身約5°,雙下肢感覺無異常,足背動脈搏動正常,末梢循環(huán)良好。
診療經(jīng)過:患者收入我科后完善相關化驗、檢查。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數(shù):4.76×109/L↓,中性粒百分比37.40%↓,淋巴細胞百分比54.10%↑,中性粒百分比1.78×109/L↓。余常規(guī)、生化檢查無異常。雙下肢肌電圖:未見明顯周圍神經(jīng)損害。脊柱全長正側位:胸腰段椎體稍側彎。頭部及腰部MRI:未見明顯異常。由于病因尚不明確,治療方案一時毫無頭緒。王海濤主任了解后,立即召開全科醫(yī)師、治療師展開廣泛討論。大家積極查詢相關文獻,各抒己見,提出了可能存在的病因,但又被一一排除。在此情況下,王海濤主任力排眾議,主張從患者癥狀入手,確定以增強脛前肌肌力、緩解小腿三頭肌緊張,改變足底受力面積等對癥治療方案。予低頻脈沖治療增強肌力;電子生物反饋療法,以提高雙踝背伸力量,PT、電動起立床以拉伸小腿三頭肌,擴大踝關節(jié)活動度;蠟療改善局部血液循壞,增強肌肉延展性;中脈沖電治療減輕局部疼痛;放射式?jīng)_擊波松解肌肉攣縮;矯形鞋墊改變足底受力面積。經(jīng)治療20余天后,患者基本恢復正常。隨后于門診復查,恢復良好。
治療前圖:
治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