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劉素紅
主動脈夾層(aortic dissection,AD)為主動脈壁內膜損傷后,血液通過內膜的破口進入主動脈壁中膜并在兩層膜之間形成血腫。也稱為主動脈內膜分離,簡稱主動脈夾層。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危急病癥之一,年自然發(fā)病率約1/10萬,男性多于女性。如治療不及時,多數病例在起病后數小時至數天內死亡,在開始24小時內每小時死亡率為1%~2%。
主動脈夾層的臨床分型
DeBakey將AD分為3型:
Ⅰ型夾層起自升主動脈并延至降主動脈
Ⅱ型局限于升主動脈
Ⅲ型夾層起自降主動脈并向遠端延伸
夾層可累及主動脈的主要分支,如冠狀動脈、頭臂動脈和腎動脈等,引起相應臟器的缺血或梗死。假腔內由于血流相對緩慢,易形成附壁血栓。
臨床表現
主動脈夾層最常見的癥狀是突發(fā)胸部劇痛,呈刀割或撕裂樣,并向胸前及背部放射,可延至頸部、腹部、或下肢??砂橛行穆试隹?,呼吸困難、惡心嘔吐、腹脹、腹瀉、黑便、暈厥。主動脈瓣區(qū)出現舒張期吹風樣雜音,脈壓增寬等體征。若為高血壓患者,起病后劇痛使血壓更增高,血壓突發(fā)降低者提示外膜破裂,肢體血壓與脈搏可不對稱;亦可引起霍納(Horner)綜合征、聲嘶、上腔靜脈綜合征、血尿、尿閉及腎缺血后血壓增高。嚴重者可發(fā)生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猝死或腦血管意外和截癱。
主動脈夾層偏愛哪些人
高血壓人群:并非所有高血壓病人都發(fā)生主動脈夾層,但臨床上觀察到大部分主動脈夾層病人有高血壓病史,而且高血壓控制不佳。很多主動脈夾層病人發(fā)病時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或者知道有高血壓但沒有規(guī)律服藥控制,導致發(fā)病時血壓特別高。
肥胖人群:肥胖已經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定義為慢性病,與眾多疾病狀態(tài)相關,其中也包括心血管病。主動脈夾層有很大部分比例是肥胖病人。
脾氣急躁者:主動脈夾層病人大部分有脾氣急躁的性格。脾氣急躁者容易產生瞬間高血壓而導致血管爆裂,從而引起主動脈夾層發(fā)生。另外,長期處于神經緊張、壓力大的狀態(tài)也是誘發(fā)高血壓危象導致主動脈夾層的一個高危因素。
不良生活習慣者: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吸煙、酗酒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也可進一步誘發(fā)高血壓的發(fā)生。同時,不愛運動、久坐不動的人群也會導致動脈硬化的風險增加,從而引起高血壓。
妊娠:妊娠從某種程度講是增加心血管病發(fā)生的一個危險因素。妊娠期間尤其是妊娠晚期血容量明顯增加,或是患有妊高癥的患者都需要警惕主動脈夾層的發(fā)生。
某些遺傳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導致主動脈壁本身有病變:如馬凡綜合征患者,先天性主動脈壁中層彈力纖維缺失而導致主動脈夾層發(fā)生。其他情況還包括勃起功能障礙綜合征、主動脈瓣二瓣化畸形等。
主動脈夾層這個“人體炸彈”其實是多種易感因素綜合作用產生的結果,有以上危險因素的人群應該注意。
主動脈夾層如何治療
(1)內科治療:鎮(zhèn)痛、控制血壓及心率,防止主動脈破裂和夾層繼續(xù)發(fā)展。
如此兇險的疾病,內科治療是治標不治本,所以外科手術或者介入治療是最終的解決方案。
(2)外科治療:A 型夾層死亡率較高,應盡可能及早手術;外科手術比較復雜,一般需要更換人工血管,如果主動脈瓣有反流的話提示其結構已被破壞,會連主動脈瓣一起更換。手術可能一次沒法解決,需要做兩次,而第二次手術的難度和風險更大。外科手術后會出現出血(最常見、最危險)、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急性腎衰、急性呼吸衰竭等并發(fā)癥。
(3)介入治療:B 型夾層應積極選擇主動脈腔內修復術治療,其優(yōu)點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恢復快,死亡率低,尤其適用于高齡及全身情況差無法耐受傳統(tǒng)手術者,已成為復雜性B型主動脈夾層的標準治療術式。
溫馨提醒
主動脈夾層屬于心血管急危重癥,死亡率高。一旦懷疑或確診主動脈夾層,應該立即到醫(yī)院治療。雖然目前醫(yī)學界仍無徹底治愈的方法,但主動脈夾層可防可控,關鍵是去除高危因素,積極配合治療,才能取得良好治療效果。